Sunday, July 10, 2011

納吉:受一點催淚彈就面容扭曲,“安華可當奧斯卡影帝”

709大集會 2011-07-10 18:31

納吉激昂的表示,巫統不畏懼公正的選舉。 (圖:星洲日報)


(吉隆坡10日訊)巫統主席拿督斯里納吉今日戲謔安華的演技應該足以獲得奧斯卡影帝獎。

他模仿安華受傷的樣子說:“他只受到一點點催淚彈,就面容扭曲和戴上頸箍,讓人以為他被痛毆,之後躺在醫院病床上,他還能展示身穿的黃衣;他受傷的樣子登上各媒體和youtube。”

納吉說,安華的行為從敦拉薩時代到現在一點都沒有變,只是他在馬哈迪時代休息了4年(被監禁)後就國家太平,他出獄後,就在阿都拉時代發動凈選盟一,現在又在納吉時代發動凈選盟二。

他指責國會反對黨領袖拿督斯里安華和公正黨策劃709凈選盟非法大遊行,以助安華完成首相夢。

譴責安華安美嘉

納吉一反平日溫文的語氣,以不點名方式譴責安華和凈選盟2.0,而對於凈選盟主席拿督安美嘉,他說:“誰是安美嘉?(who is Ambiga),她領導的組織聲稱爭取公平與干凈的選舉,但她盟友就很干凈嗎?該組織的副主席是莫哈未沙布(回教黨署理主席),他願意屈就安美嘉之下,他是一個願意屆就於任何人之下的人。”

他說,是安華製造昨日的亂局,因為他想借此達到當首相的慾望,他知道這是他最後的機會。

“他以前說回教黨愚笨和無腦,他擔任巫青團團長時視林吉祥為敵人,現在卻能和他們做朋友,擁抱在一起。”

他認為安華是因為看到巫統和國陣在多場補選中勢如破竹,並擔心政府推行的轉型計劃、一個馬來西亞理念和馬來人議程取得很好效果而察覺不對勁,心知再不採取行動,國陣和巫統將贏得大選,所以不惜一切手段,不惜犧牲原則,以及宗教與民族的利益

指公正黨選舉不公正

納吉指公正黨的黨選不干不凈,操縱和賄選投報不絕於耳,而前理事拿督再益依布拉欣因為黨選被操縱而失望退黨。

“他的家事都管不好,而且其身不正,操縱黨選讓愛將當選,他今天要來教我們如何處理國家的選舉制度?”

他說,針對性愛短片中的疑點,特別是名錶,安華至今無法解答;雖然外國的鑑證專家鑑定短片中人與安華有99.99%相似,但安華依然矢口否認。

“我也有助理,但我們是在辦公室討論事務,他為何會在公寓與助理討論事務?他說是談機密的事,有甚麼這麼機密而需要在公寓談不可?他帶賽夫一起出國,原因是賽夫會泡茶,難道其他人不會泡茶?賽夫泡的茶有何特別之處?”

對元首勸誡出爾反爾
“凈選盟遊行旨抹黑政府”

納吉譴責凈選盟2.0對國家元首的勸誡出爾反爾,堅持舉行709非法遊行,目的只為博取在國際上的宣傳,以抹黑政府不尊重民主、法律與人權。

他重申當初雖然被人勸阻,但他依然建議凈選盟在體育館舉行集會,而他從來不曾答應讓凈選盟在默迪卡體育場舉行集會。

他說,凈選盟可以在民聯執政州屬內的體育館舉行,包括雪蘭莪、檳城、吉打和吉蘭丹,那些場館更大,但他們不可以在默迪卡體育場,因為它對國家具有象徵意義。

“709遊行事件登上you-tube和國際媒體,一點也不意外,他們會大事渲染,指政府不民主,實際上是他們不尊重民主程序和國家法治。”

他希望巫統領袖、黨員和支持者等待,當號角響起時,就起來讓那些冥頑不靈的人知道他們的實力和力量。

詢及號角響起的意思是否鼓吹黨員也走上街頭的問題,他說,其實這是演講的助詞。

“我希望他們做好準備,面對國會解散和國家安全受威脅的局面。”

從以前至今都是民主鬥士
捍衛民主是巫統傳統

納吉指出,談到民主課題,捍衛民主是巫統的傳統,該黨從以前至今都是民主的鬥士。

他說,五一三事件後,巫統即刻把權力歸還國會,其實它大可不歸還,但巫統是一個獲得人民支持、推崇馬來統治者制度和憲法的政黨。

他說,在凈選盟709遊行事件,巫統和政府聽從國家元首、彭亨和雪州蘇丹的勸告,但遺憾的是有人卻妄顧馬來統治者的意旨。

“巫統知道要繼續掌政就必須得到民心,因此,我希望所有黨員和領袖向人民解釋,巫統和國陣都會捍衛民主原則,不容任何人利用此平台來進行示威。”

針對凈選盟聲稱選舉制度不公平的問題,他說,在開票過程中,雙方都有派代表監督開票。

否認幽靈選民指責

他也否認有幽靈選民的指責,他說,選名冊會是公開展示的,若有問題,任何人都可以提出反對。

至於郵寄選票的問題,他說,其實這只是讓有任務在身的軍人警察和官員提早投票。

“國陣也曾輸在郵寄選票,每當選舉,我們的部長和領袖都不眠不休,如果可以操縱和控制選舉,他們大可高枕無憂,國陣也不會失去5州執政權和國會三分二多數議席的優勢。”

他說,國陣至今仍無法取回吉蘭丹州政權,當年,回教黨只比國陣多一席,而國陣在該席只輸了兩票。

“如果要操縱選舉,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奪回丹州政權,但我們尊重民主和法律,也沒有選擇在哥打峇魯示威。”

【熱點新聞:709大集會】

(星洲日報)


转自:http://www.sinchew-i.com/sciWWW/node/224445?tid=760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