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y 30, 2011

台毒饮料事件的启示

塑化剂事件已引起台湾饮料界与食品产业大风暴,在卫生署的追查下,除了先前查获的两种有毒塑化剂DEHP与DINP,进一步发现业界还可能将另4类有毒塑化剂物质,使用在起云剂或食品添加物中,基于事态严重,卫生署下令所有使用起云剂的商品,都必须全面下架检测。5月31日起,如果业者并未出示安全证明文件,而代理商又继续上架贩售,业者、代理商都将依法重罚。然而,这场风暴已经引起消费者严重恐慌,许多民众担忧食品饮料安全纷纷将各种产品送检,令化验单位应接不暇。部份商店及代理甚至连检验合格的饮料也拒绝上架,销售全面遭波及,业界损失重大。

台湾产品一向予人品检严格,以高品质著称的印象,这一次竟也卷入“黑心食品”的风暴之中,著实令人始料不及,甚至连老字号也涉入其中。过去几年中国频频传出各种黑心食品,从毒奶粉到最近的地沟油,已经让全世界都对中国食品安全失去信心。大马媒体最近亦揭发黑心猪肉事件,农业部随即敲定强制国内所有养猪业者签署责任承诺书,然而消费者信心是否能在短时间内恢复仍有待观察。

在全球化时代,许多食品已经不能单凭标示就能断定生产国,也不可能从营养标籤确定原料和添加剂是否安全合法,而且监管和检测单位的条例制定和执法力度是否到位亦是关键。对于这次台湾塑化剂事件,我们已经无法以台湾饮料在大马市场量不大来自我安慰。

每一回黑心食品被揭发,业界和把关单位无不陷入各说各话状态,互相指摘,一片混乱,莫衷一是。以最近的本地黑心猪肉事件为例,媒体已经举证,然而执法单位的行动不是慢半拍就是以各种理由推搪,相关业者本身利益为重,即使当局最后出台了一些措施,也无法釐清整个事件,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的健康,当然也包括相关业者的利益。

很多时候,食品安全出问题的其中最大因素是市场供需问题,像台湾添加起云剂,当中不排除为迎合消费者的偏好,业者遂以降低成本抢佔商机。

本地黑心猪肉也有成本和价格上的考量,消费者存有倾向于购买便宜好货的心理。台湾有学者和业者坦言,起云剂非必要品,各类食品中其实都可以不添加,但台湾人长期消费习惯中,天然纯正经常被忽略,而业者心知肚明,也为了本身利益极少主动揭发真相,甚至在被揭发后,仍有业者以各种理由自我辩护和推搪。在大马的一些食品产业当中,何尝不存有相同的问题?

从起云剂事件可以看出台湾整个食品产业供应链的安全把关机制有失灵之虞,食品工厂所标榜的已经通过各种认证,在台湾舆论看来其实只防得了君子,防不了小人。

发生类似事件,政府总是将责任归咎业者未能自律,然当局缺乏把关监督机制也是不争事实。政府有法令可依据行事,却总是疏于执法监督,有专业的人力和检测仪器,却往往没有主动要求业者呈报检测,或者在检测流程中没有尽责,尤其在问题发生后,当局有责任从源头进行管制,并追踪流向,大马农业和卫生当局在本地黑心猪肉问题上就明显有这方面的责任缺失。

总的来说,台湾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所带给我们的启示,不外是业者本身必须有良心,不能为了营利和节省成本为目的,根本不考虑所生产食品的安全性;消费者也要匡正本身消费心态,不要成为有毒食品的共犯;而政府必须有效管控,施予重罚,重建食品安全管理网络,主动筛检、化解民众疑虑。


(星洲日报/社论 2011.05.29)


转自: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19511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