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1, 2012

建石化廠不僅影響邊佳蘭

2012-03-20 09:04


數百名柔佛邊佳蘭漁民日前聚集在新灣順安宮附近海灘舉行“保衛家園和平請願”,抗議政府在當地征地興建石化工廠。邊佳蘭居民以高舉海報的抗爭方式,反對台灣國光石化有意在當地設廠。邊佳蘭居民同時也提出兩項訴求:其一是反對興建石化工廠;其二是不搬遷、不接受征地。邊佳蘭居民表示,如不能得到滿意的答覆,準備將居民聯署的備忘錄呈交首相納吉與州務大臣阿都干尼。

邊佳蘭居民反石化的強烈抗爭,凸顯了兩個極嚴重的問題:其一是我國在引進石油與天然氣計劃後,石化廢料的去處究應如何處理,方能保障土地不受石化廢料的污染;其二是為何一定要選擇在這個漁村興建石化廠?今後是否有遷離的可能?

工業廢料包括石化廢料的拋棄與貯存的安全,早已是全球最頭痛的難題。任何一個石化廠在開始運轉以後,必然將產生大量的廢料;尤其是當石化在運轉若干年後需要廢廠時其整廠的設備與其廠下的土地,全部皆可定義為“石化廢料”,必須作妥善的處理。像這麼大面積的石化廢料,雖然輻射性不強,但其輻射半衰期長達數百年,以致石化廢料的處理,便成為人類在享受石化能源福祉以後的最大夢魘。在幅員廣袤的國家,工業廢料可貯存於沙漠、荒原與孤島的地下,但馬來半島地狹人稠,實在不容易找到適當安全貯放石化廢料的空間。工業廢料原來可以海拋方式,拋棄於東部外海,但1982年倫敦公約生效,禁止各國以海拋方式解決工業廢料問題,於是就地掩埋或人造島就成為陸上貯存場的第一選擇。

事實上,這個耗資608億令吉的邊佳蘭石化發展計劃,將征地逾2萬2千英畝,受影響的漁民包括下灣島、二灣、頭灣及三灣合計逾2萬8千居民。目前發展商已在當地展開填土工程,附近村莊每遇海水漲潮就會發生水災,不僅車輛無法進出,村民生活也受嚴重影響。如果邊佳蘭居民繼續抗爭,則石化廠的興建與石化廢料的去處將是半島未來環保最難解決的課題。

然而邊佳蘭並非荒島,當地居民也是我們血肉相連的同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何忍將這個燙手的山芋拋向一個與世無爭的美麗漁村?較早時,已有不少漁民將當局發給的“補償金”當作是“紅包”,簽下遷移的條件,特別是四灣居民雖不須搬遷,但住家已被發展計劃所圍困,生活作息大受影響,無怪邊佳蘭居民要說,為何石化廠不能設在人煙稀少之處,而要將之建在我們的家鄉?

就道義而言,石化廠的興建對國家發展有利,今天卻要將具有污染危險的石化廠設在最南端的漁村,這完全不符“使用者付費”的觀念。邊佳蘭居民實在無義務完全承擔國家經濟發展後所遺留下的大量放射性垃圾的義務,他們的抗爭確實有其正當性。何況邊佳蘭環海,海風中含鹽量甚大,以致石化廠乃至貯放場中的石廢容器不數年將可能有鏽壞的跡象,邊佳蘭其實並非一個理想興建石化廠的地方。

總體而言,石化廠的安全問題,絕不是化解了邊佳蘭居民的抗爭便可徹底解決。政府必須以宏觀的角度,為國家未來10年、20年甚至百年的工業廢料處理,作未雨綢繆之計。當然,長治之安之道,必須在境外覓取最妥當而安全的地區作為長期貯存工業廢料的場址。到目前為止,全球願意提供作為工業廢料的貯存地,包括羅布泊沙漠地、西伯利亞、馬紹爾島等,不過這些地區卻距離我國甚遠。

邊佳蘭居民的抗爭,為我們帶來一些需要思考的問題。例如石化廠既然是外資,它就有面臨退資撤廠的時限,姑且不論撤資後其廢料如何處理,即使在今天,它大面積的填海已造成當地自然生態的破壞,海產必將大量減少,加上砍伐紅樹林,使防潮效能減弱,當地居民生活將首當其沖。因此,我們希望中央與柔佛州政府正視整體興建石化廠的嚴重性,即速尋求解決辦法。當局與邊佳蘭居民固然要努力溝通,當務之急是如何維持當地旅遊景點的特色,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態保護規劃。須知此不僅關係邊佳蘭一地的安全,也是今天全國免受輻射污染的大問題。

(星洲日報/社論)


转自:http://opinions.sinchew-i.com/node/23207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