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1, 2011

貧富、強弱與大小(陳裕如)

日本官方2月14日公佈,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兆4千742億美元,低於中國的5兆8千 786億美元,顯示中國已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如何對待,值得中國人慎思。尤其對因此而飛揚跋扈的民族主義者,在高喊“中國強起來了”之際,有必要淋一盆冷水。

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是東京政府已不能抹煞的事實,經濟專家說,2025 年中國還會超過美國。這是中國必須一直保持目前的經濟高速成長才會出現的結果,但15年內變數很多,包括美國復甦的速度和幅度,以及中國本身的政經發展和社會穩定程度等,如果中國不能戒慎恐懼,反而信心膨脹、志得意滿的話,一個經濟風暴襲來,樹大招風,決策錯誤,遭敵視者落井下石,2025年第一名的算盤就會撥不出來。

進一步從統計數字側面看,中國經濟總量升至第二名,並不代表人民年均所得也是世界亞軍;相反的,依照國際衡量富國窮國的指標――人均GDP來看,中國僅是日本的十分之一、美國的十一分之一,在國際間排序100名以後。中國人民基本上仍是窮人,雖然暴發戶不少,但百萬元資產家庭只占中國總家庭數的0.2%,且其淺薄虛浮引人側目。在日本等成熟國家,一般是5%的家庭控制國家50%至60%的財富。

這是“國富民窮”的局面,努力的空間很大。即使2025年經濟總量真的超越美國,也還需從人均 GDP評量,該像傳統中國人那般謙遜地說,中國還是窮國、開發中國家,老百姓的日子比起許多其他國家還差得遠。理由簡單不過,國家發展的目的為了造福人民,在人民富起來之前,國家稱不上富。

更進一步說,人民幸福指數比人均GDP更能反映“財富”之外的“滿足”程度,那才是對政府管治的高難度考驗。世界第一的美國,人民幸福感不及近鄰加拿大,更不及北歐小國,可為一例。從這一點評量,北京政府即使手握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有龐大的經濟實力,但如何增加人均GDP,提高人民幸福指數,“新時代”的挑戰才剛開始,也更嚴峻。

所以,貧富是相對的概念,一如大小、強弱。中國GDP世界第二名,總量夠“大”了,但用13億人民一分攤,立刻在所得和生產力上顯出了“小”;同理,外匯儲備雖居第一名,但城鄉差距、社會分配的負指數居高,世界冠軍的成績就抱得心虛。即使從民族主義的角度檢查,大而不當並不是真的大,軍力一放到國際上硬拚立見不足。至於經濟的軟實力總量雖大得驚人,若沒有妥善運用到基礎建設、教育、衛生和社會福利上,只供養了少數權貴驕奢,就大得底盤不穩――許多貧富懸殊、社會動盪的國家可為殷鑑。

一百多年來,中國追求富強,道路曲折、受盡屈辱,現在先“富”起來了,“強”似乎指日可待,不免讓許多人心花怒放,以至手足無措。嚴格說來,中國人準備好迎接“富強”了嗎?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甚麼樣的“富強”?此刻便須做好心理建設,北京政府的白皮書也該在此處立下宏規大願。

因此,須以謙遜、平衡的心態,既欣見好指數的增長,也得正視壞指數的事實,而務實地制訂優先次序,將可貴的資源妥善投入,並抑止驕奢浮誇對國民的不良影響。成熟的國家需要成熟的人民,政府管理和推動教育的責任不容輕貸。

古人的教誨“富而好禮”、“強而不驕”,有待反映在平衡、樸實、有禮、高水準的現代國民風範上,也顯示在國家自我定位的低調、承擔國際責任的高調上,使整個國家人民顯出不匱乏、有理路、有打拚目標和希望的自信心和滿足感。它絕不是歷史受屈辱的反彈,張牙舞爪地用大撒金錢顯示闊氣,用炫兵躍武來顯示威風。一個失衡的國度和人民,從不會讓人看得起,只會恐懼和防備。“圍堵中國”的聲浪和行動再起,足以讓中國政府和人民警惕,檢討“富強”起來的失衡之處。

進一步,縮小貧富差距,把社會衛生福利、通訊運輸、教育文化等照顧人民的工作搞好,當泱泱大國、君子之風向全世界擴散示範,中國政府和人民同受禮讚,中國的文化、制度、管理獲得正視和並形成世界重要價值時,中國才真正站起來。那時候,“富強論” 已經過時,“成熟”的大國、“世界之中”的中國才真正崛起。

當前只是過渡,中國仍在探索,方向不明,因此美醜併陳。眼前看到的,是“虛富”的經濟指數高企;是“驕強”的民族主義反射,在歷史的死胡同裡打轉,急於強兵振武,而在合作共渡的世界觀上欠缺普及;是硬體非常先進而軟體的不文明依然故我,因此向錢看、奢糜成風。

看美國的疲病,資本主義已窮途;看舊蘇聯瓦解,共產主義早該拋棄;然而“中國第一”的精義在那裡?新解的富強大國在那裡?中國知識界的精英、政府領袖……可有人為“盛世”沉住氣、潛心思考?


轉自:星洲日報/言路 作者:陳裕如 旅美資深報人 2011.02.21

No comments: